给医美行业注射“标准针”
  • 《标准生活》 编辑 赵丹
  • 2023-03-16
  •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医疗美容行业消费呈上涨趋势,然而医美行业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无证经营、无资质诊疗、虚假宣传等乱象接踵而至。

    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通报7起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例;2022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门联合治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曝光一批违法案件。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仅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医美

    从产品到价格,从服务到操作,医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牵动人心。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了医疗美容广告相关概念及监管重点等,至此,医美行业迎强监管以来首次法规层面的指导。

    法规约束的同时,标准正为行业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去年1月30日,《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草案)发布,给出了逾50项行业标准,意味着医美将进入“标准化”时代。在产品及医疗器械方面,YY/T 0962-2021 《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YY/T 1571-2017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透明质酸钠》等一些行业标准陆续出台。此外,在医疗美容工作开展方面,依据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获得《医疗美容执业许可证》的专业医疗美容机构才可开展医疗美容工作。

    医美行业另一突出问题就是价格。目前,医美行业价格违法情况五花八门,包括利用互联网宣传高价低售的医疗美容项目,通过虚假折价、虚假促销等限时活动抬高价格等。

    针对此类价格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医美行业价格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自2022年9月1日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共查处医美机构价格类违法案件15件,今年还将针对前期梳理的1.66万条投诉举报中涉嫌价格违法的886条线索,组织开展“回头看”行动,聚焦市场中依然存在的价格违法问题,进一步回访追踪,清理乱象,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关键词:医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