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开道 “代步神器”不应是“马路杀手”
  • 《标准生活》 编辑 赵丹
  • 2023-03-16
  • 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等 “代步神器”凭借小巧、便捷、绿色受到消费者关注和喜爱,“便利”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在改善消费环境的道路上,安全是消费者最基础的需求。

    “3·15”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动平衡车等5类产品消费提示。在选购电动平衡车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仔细查看产品外观,仔细检查电动平衡车的控制调节部件并试用。此外,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具体步骤和要求进行使用和操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异常。一旦发现温度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须立即停用,并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空地上,避免造成不必要伤害。

    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消防部门共接报1.8万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同比增长27.5%。纵览近一年的相关报道,电动平衡车火灾事故不在少数。除了违规充电等原因,交通工具的电路、电池、充电保护装置安全性也是事故重灾区。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质量抽查结果。经过对100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发现2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2%。其中,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7批次不合格,锂离子蓄电池15批次不合格。

    电动车

    为了减少此类代步工具成为“不定时炸弹”,我国已出台多项标准。在电动自行车领域,我国已发布GB/T 36972-2018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36945-2018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词汇》等一系列标准。在电动平衡车领域,GB/T 34668-2017 《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GB/T 34667-2017 《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40309-2021 《电动平衡车 电磁兼容 发射和抗扰度要求》等标准已相继实施。标准在前开道,“代步神器”不能“狂飙”,是让每个消费者在享受出行便捷的同时,都能有信心在千万条道路中与安全同行。

    关键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