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消费者 “有点难”|3·15晚会观后感
  • 《产品安全与召回》责任编辑 刘颖平
  • 2023-03-16
  • 今年的3·15晚会,笔者重点关注了电动车头盔的问题。因为去年笔者刚买了个电动车头盔,并且还出过一次交通事故……

    今年的3·15晚会,笔者重点关注了电动车头盔的问题。因为去年笔者刚买了个电动车头盔,并且还出过一次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笔者刚学会骑电动车不久,行驶在所在城市的某高速公路辅路上。由于自身错误的驾驶习惯,在车子全速行驶时双手摁下了急刹,车子戛然停止,整个人向前猛冲。

    万幸的是,冬天的电动车有挡风披,笔者车把抓的比较紧,加之挡风披的包裹,以及冬天厚重的衣服被车身勾住,整个人没有完全被甩出去,伤口主要集中在往前冲时被各方阻力拦住时,两条小腿与车身之间的摩擦,产生了大片的深紫色的淤青。

    事故发生时,笔者自查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事后,心有余悸,因为隔天发现,笔者所戴头盔的护目镜上,有大片划痕。如果当时笔者没有戴头盔,如果当时笔者所戴的如3·15晚会中测评的劣质头盔,后果不堪设想。

    image.png3·15晚会截图

    其实,购买头盔时,笔者对头盔的了解甚少,主要从外观、品牌两方面考虑。但昨晚看完3·15晚会后意识到,随着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作为一名消费者,自身需要掌握更多的常识甚至是专业知识,才能买到更称心如意的产品并且正确使用这些产品。以电动车头盔为例:

    首先,消费者要正确区分安全帽和安全头盔,切勿将安全帽当作安全头盔使用——因为二者在结构组成、用途区分和保护范围上均有不同。

    其次,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看产品是否有规范的中文标识,包括规范的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合格标志等。千万不要购买无厂名或厂名不规范、无执行标准、无产品合格证的头盔——这条买所有的产品都需注意。

    第三,骑电动自行车一定要戴头盔,即使在低速行驶下,也要戴头盔。我们的头骨外壳里面是柔软的脑组织,分布了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一旦发生撞击,即便没有造成骨折或骨裂,颅内也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震荡。在很多交通事故当中,低速也足以要人命。因为对撞可能产生非常强大的对冲力,倒地后还可能对头部造成二次伤害。

    第四,注意查看头盔内部结构,优先选择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的头盔产品,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据了解,壳体和缓冲层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而塑料支撑架结构头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极差。大家选购时,要仔细查看头盔是否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用手稍用力按压头盔的发泡材料缓冲层,选择缓冲层手感密实或有轻微反弹感,不出坑,不掉渣的产品。

    第五,头盔大小合适也很重要。试着佩戴头盔,头盔与头部贴合,佩戴舒适,头盔太小对头部压迫大,戴久了可能会头晕眼花,影响骑行;而太大的头盔则会在驾驶中不停晃动,影响视野,更可能在撞击事故中脱落。

    第六,如果配有护目镜,选择护目镜透光性更好的透明镜片。

    零零总总,小小一个头盔,列了六条注意事项。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使用那么多的产品,每个月要购买各种各种的产品,不得不感慨,现在的消费者着实有点不好当。

    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对于一些已知的常见风险,要进一步加大消费提示力度,正确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对于不合格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和惩罚力度,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生产企业和商家在售卖产品的同时,提升售后服务,提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注意事项。大家合力,营造更加舒心、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头盔,电动自行车,消费提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