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2年央视3·15晚会如期举行,本届的主题是:公平守正、安心消费。随着晚会的播出,一个个案例相继涌上热搜。“美女主播”实为“抠脚大汉”,翡翠直播“越境交易”全是演戏,被操纵的口碑、围堵校园的抽奖陷阱、“土坑”酸菜、医美培训乱象调查等案例引发热议。消费,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消费背后的乱象,再一次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针对晚会中提到的市场上售卖不达标电线电缆的问题,《产品安全与召回》记者对湖南省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明德进行了采访,围绕此案例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讲解。
李明德
非标背后的隐患
3·15晚会中提到,部分经营电线电缆的商家都有同一规格两种价格的线缆出售。有商家解释,“非标”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电线电缆,价格比国标便宜10%到40%左右。
非标产品会产生哪些危害?李明德表示:“今年晚会中提到的非标电线电缆,主要包含两方面。”
首先,线芯方面。电线电缆线芯的不合格指标通常有单丝根数、单丝直径和导体直流电阻。如果使用劣质铜材(再生铜或铜包铝、铜包铁、铜包钢)来冒充电工铜作为电缆导体,则会造成导体电阻超标。单丝根数和单丝直径也会直接影响导体直流电阻。导体直流电阻是电线电缆产品承载电流能力的关键电气性能参数,电阻超标会造成电线电缆产品载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过载发热,不仅造成能源浪费,缩短使用寿命,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外皮方面。电线电缆产品的外皮通常是指绝缘层和护套层,是用来保护导电线芯、隔绝电场防止触电短路,使产品能够正常可靠安全地运行使用。如果外皮厚度或机械性能不合格,会降低产品耐受电场强度和承受机械外力的能力,容易破损,造成击穿短路。
可从两种途径入手
非标电线电缆的使用,既浪费能源,还容易引发火灾,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该如何制止行业流通非标产品的现象?
李明德指出:“电线电缆产品由企业生产后,一种途径是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由消费者购买使用,另一种途径是直接交付到使用环节,大批量的使用到基础建设项目。”
针对市场流通销售的电线电缆产品,除加强日常的监管和抽查力度外,还需加强对销售者在销售不合格产品上的处置力度,销售者在进货时应主动查验相关质量证明资料和产品认证/生产许可标识,对明知产品不合格还继续销售的行为应从重查处。
针对直接交付进入住建、交通、电网、重点工程等使用单位的电线电缆产品,开展多部门联合监管,在使用部门自行产品验收的基础上,由监管部门抽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其他问题也需重视
除了售卖非标产品问题,李明德还指出了电线电缆行业的一些其他问题,应引起大家重视。
一是阻燃、耐火、无卤低烟类电线的生产不需要强制性认证,个别企业在普通产品上标识阻燃、耐火或无卤低烟的型号,逃避监管,还自诩“高端产品”的称号,扰乱市场。此类性能不合格,导致产品无法满足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逃生要求,轻则欺骗消费者和用户;严重时,造成火焰通过电线电缆燃烧蔓延,关键设备供电中断,产生大量有毒烟雾,造成二次伤害,扩大灾情。
二是普通电线电缆行业的生产门槛较低,一些小微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足,缺乏产品标准、生产工艺相关知识。
三是电线电缆产品企业标准采用的是自我声明方式,企业标准内容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受到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参差不齐,也存在个别企业利用企业标准降低产品质量要求的现象。
四是针对市场流通销售的电线电缆产品,还需着力查处滥用认证或许可标志、“三无”、标识混乱等行为。
监管者在行动
据悉,“3·15”晚会曝光个别地区生产销售“非标”电缆等相关问题后,广东省高度重视,相关地市市场监管部门迅速组织精干执法力量,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连夜在辖区内开展突击执法检查。
一直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和指导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组织各相关市市场监管局于3月初就行业协会提供的48条问题电线电缆产品线索逐条进行了专项核查,对查实的问题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组织对企业的质量问题进行彻底清除。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相关执法调查行动仍在进行中。如有相关线索,可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电话进行举报投诉。
---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电线电缆作为重要工业产品,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希望通过此次案例,引起监管者、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足够重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市场环境。